今年秋天,那些对现代NBA满腹牢骚的篮球顽固派们,或许又找到了新的抱怨理由。
随着过去十年三分球出手次数持续攀升(从2014-15赛季场均22.4次增至上赛季创纪录的37.6次),三分球犯规也同步激增——这堪称篮球场上最令人抓狂的戏码。对防守方而言,这些犯规堪称灾难,因为它们将导致三次罚球——这是篮球运动中每回合得分最高的进攻方式。
这一事实也促使射手们不断尝试欺骗裁判吹罚犯规:他们像马戏团演员般扭曲身体,同时发出呻吟和嘶吼,仿佛刚被木板狠狠击中肋骨。这种表演通常令人不快,常引发球迷和球员的强烈反感。
而未来你将看到更多此类场面。
2025-26赛季裁判工作的重点之一,是针对巧妙命名的“击掌式封堵”——即防守者在投篮者随板动作时击中其手掌、手腕或手臂。只要接触发生在球出手之后,此类动作本应被视为偶然接触而不判罚犯规。但据NBA裁判发展与培训高级副总裁蒙蒂·麦卡琴透露,本赛季的判罚标准将略作调整。
这项规则变更涉及麦卡琴所称的“二次接触”——即防守者并非偶然碰到投篮者的手,而是故意挥手干扰。通过实际案例更易理解,以下是联盟提供的示例:
奥兰多魔术队前锋特里斯坦·达席尔瓦在底角尝试三分投篮时,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内线球员艾萨克·琼斯在封盖过程中明显击中了他的手臂。该动作当时未被判罚犯规,但本赛季规则将改变。
“琼斯在初次干扰后,于投篮出手瞬间对射手手部实施二次挥击动作,”麦卡琴解释道,“此举构成非法接触,本赛季此类接触将被判防守犯规。”
相比之下,以下示例仍将维持不判罚状态。这是更传统的“击掌式防守”——丹佛掘金队内线球员泽克·恩纳吉在投篮跟进过程中触碰到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后卫本尼迪克特·马图林的手部。
“恩纳吉在三分球出手后对投篮者(马图林)的手部进行了合法的偶然接触,”麦卡琴解释道。“纳吉在出手瞬间完成对抗动作,未实施二次移动,且对射手手部的接触纯属偶然。重申一次,此属合法防守,此类动作不应判罚犯规。”
关键在于“二次动作”——正是这个动作将偶然接触升级为投篮犯规。在没有回放辅助的情况下,裁判很难实时准确判罚,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宁可错判也不漏判,尤其在赛季初期,因为这是重点判罚要点。这可能导致三分球投篮时的犯规次数激增,进而带来大量罚球机会。天啊!
部分次级动作可能被判定为过度或不必要,从而升级为恶意犯规。虽然此类判罚较为罕见,但上赛季进攻球员曾多次投诉防守者利用“击掌规则”故意拍打投篮者手部造成伤害。季后赛期间此类行为达到顶峰,当时休斯顿火箭队前锋迪隆·布鲁克斯被指控——且未否认——针对金州勇士队超级巨星斯蒂芬·库里的受伤拇指。
“NBA规则规定,一旦投篮出手,允许击打对方手臂,”勇士队主帅史蒂夫·科尔在五月争议沸腾时表示。“所以本赛季联盟出现的情况是,球员总会钻规则的空子。他们心知肚明自己在做什么。全联盟球员都在投篮出手后故意击打对手的手臂,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会被判犯规。”
我非常确信联盟明年会修改规则,因为有人手部受伤只是时间问题。但现行规则就是如此……这种情况整个赛季都在联盟各队上演,这是我听过最愚蠢的规定,但我们必须通过联盟流程才能推动改变。
果不其然,科尔的预言应验了。猜猜联盟在示范视频中用谁的动作作为恶意犯规范例?没错,正是迪隆·布鲁克斯。多么惊人的巧合。
“防守球员[布鲁克斯]在投篮出手后,明显对投篮者布兰登·米勒的手臂实施非法接触,”麦卡琴解释道,”我们能清晰看到布鲁克斯挥臂击打米勒手臂的二次动作。我们还能看到挥臂动作包含蓄力、击打和收臂三个阶段,且该接触显然属于非必要接触。防守球员在干扰投篮时采取此类二次动作接触均属违规,此类行为可判恶意犯规。“
以下是NBA官方关于”击掌式封堵”的完整视频说明。
显然,裁判们回顾了上赛季此类回合的录像,发现科尔的观察确实有道理。NBA是超级巨星的联盟,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球星在跳投时处于脆弱姿势而受伤。但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弊端是,随着防守者适应新规则,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犯规和罚球。
 
				 
															







